FLEXIBLE JOBS

企業得人 ‧ 人得幸福

2016/11/8

返回文章列表

仁慈與生產力並非對立:我們可以別對自己太冷酷

本文登載於關鍵評論網



工作的本質已經改變

現代社會的運作,以市場經濟為導向,為了要出頭天,每個人都得讓自己成為強者。自工業革命以來,我們開始把工廠概念帶入職場,人像機器般地工作,越長的工時,等於越高的生產力。人們對待自己的方式,其實蠻冷酷的,為了產能跟績效,把自己逼到極點。

返回文章列表

職場更多元,台灣才有未來

本文同步登載於關鍵評論網

面對下一個十年、二十年,台灣社會要永續發展、產業界要永續發展,那麼我們的職場型態應該如何? 我們能否接受同一個辦公室裡,員工們有不同的工作型態? 我們能否接受,一個人的職涯各段中有著不同的工作型態?




2016/10/10

返回文章列表

幸福從認識自己開始:周哈里窗


第一次讀到周哈里窗(Joe Harry Window),是某天在捷運上,讀著韓第的你拿什麼定義自己? 那時,我讀了讀,覺得半信半疑,認識自己有這麼簡單嗎?


沒人能認識完整的自己

周哈里窗是這麼說的:整扇窗代表的是我這個人:別人看到的我,和我所看到的自己。別人從窗子的一側看我,而我則從窗子的下面看自己。窗框隔成四個象限:開放的我、隱藏的我、盲點的我、未知的我。

周哈里窗:認識自己,要靠自己的努力,也要靠別人的幫忙。

2016/10/6

返回文章列表

工作的意義



動力來自知道意義

在工作煩悶時、或遇到瓶頸時,人們最常問的問題是:「這有什麼意義?」 感覺上,只要知道意義何在,就可以忍受當前的一切不適,繼續往前走。值得注意的是,通常人們不是自問:薪水有多高?頭銜有多大? 然後跟自己說,忍一忍吧。而是,「這有什麼意義?」

過去兩千年來的人,都問過這個問題。千百年前在太陽下揮汗挑水的人,到今日在辦公桌前對著螢幕工作的人,工作的內容不同,問題卻是相同的。這是人心奇妙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