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EXIBLE JOBS

企業得人 ‧ 人得幸福

2019/3/12

返回文章列表

展現女性的美麗 - 百年女史在台灣


得人團隊昨日應邀去參加一場特別的新書發表會「百年女史在台灣」。

這是一系列書的第三本,這一本裡有11個故事。從日本時代,一直到當代。有故去的,也有還在世的。有描寫一個人,也有描寫一個團體。由 11 個不同的女性撰寫 11 個故事。

我最感動的是:
  • 本為清水照子的施照子,在日本時代,以京都千金小姐嫁給時為鰥夫的台灣人施乾,支持他一起救助乞丐,讓他們脫貧有新人生。她陪他一起做了11年。先生早逝之後,她放棄日本籍,留在台灣,又做了50多年的貧窮人事工,直到 2001 年離世。

  • 大甲草帽的催生者洪鴦。她生於清朝,成熟於日本時代。她在 37歲時守寡,跟平埔族學到藺草編織技術,自己進一步發揚獨門手藝。做為一個要養兩個孩子的寡婦,她不藏私地開課傳授給所有的人,成就了大甲跟苑裡的編織產業。

  • 在日本時代能把台語唱盤外銷到中國的台灣第一女高音/流行女歌手林氏好。她16歲結婚,丈夫是從事社會運動的領導人物。婚後 4 年半,先生開始被日本警察關押,25 歲,先生被日本人人間蒸發,她成為撫養二子的活寡婦。也在那一年起,她成為歌手,用聲樂及流行歌聲唱出台灣人的文化尊嚴。她走過日本時期,一直活到 84 歲。

  • 台灣第一個女醫師蔡阿信,寡婦之女,到日本留學西醫。後來回台後,在台中開設清信醫院,從事婦產科,醫有錢人也醫窮人,窮人少收,特別窮的,就免費還送她們兩套嬰兒衫跟煉乳。她是醫生,但不是把醫術當成賺錢工具,而是為台灣訓練了兩三百個產婆,讓千萬個產婦跟新生兒免於恐懼跟死亡。她也是嫁個抗日份子,丈夫後來為了逃離日本人遠走中國,移情別戀跟她離婚。她在二戰期間去美國哈佛留學,也曾在戰時加拿大的日僑集中營擔任駐營醫師,在惡劣的環境下醫治幫助被囚的日僑。回台後,因二二八,為躲迫害而離開台灣。在八十歲的時候曾回台,把老年積蓄捐出來成立基金會,救助寡婦。

  • 台灣血液之母林媽利醫師,在台灣從事冷門的血液研究,研究出最適合亞洲人的血液作業方法,加入國際組織,讓台灣血液作業跟國際接軌。她在台灣建立捐血中心,宣傳「無償捐血」的概念,讓早年的賣血血牛漸漸絕跡,讓受傷生病的台灣人有血可以輸。她並從事DNA研究,溯源台灣人的血源,讓想知道自己這個人祖宗八代 DNA 痕跡的人,都可以透過馬偕血液中心找到自己除了族譜外的更深更長更廣的來源,讓每個願意的人有屬於自己的人生認同。

其實每個故事都很精彩,這五個是特別感動我的。寫到一半,我赫然發現,這五個,有四個是基督徒(只有洪鴦不是)。我看到信仰的力量,讓人超越微小的自己,為人群帶出新的盼望。

這五個,前三個是寡婦,後兩個經歷婚姻裡的痛苦而離婚 (之後也都有再婚)。我不禁在想:婚姻,對一個女人來說,到底意義是什麼呢? 對前兩位來說,先有美好的短短幾年婚姻,之後就是一個人要扶養孩子及撐起事業。對後三位來說,也許有過美好,但後來的痛苦恐怕更大。只是她們都超越了那個痛苦。

在這五位身上,都可以看到韌性,這是女人很特別的一種特質。在痛苦逆境中,為了自己、為了孩子、或一個更大的使命而撐下去往前走的力量。這樣的韌性,像水一樣,很柔,但也很有力。這就是女人的美麗。

我相信,女人是先做為一個人,而後才是女人。當女人可以好好地做一個人時,她就可以把自己內在靈魂的美麗,不同於男人的那種獨特美麗活出來。讓女人成為一個跟男人一樣的人,我覺得那樣很可惜。

女人的母性、韌性、柔情是很美的。這些力量可以讓我們的社會更美好。就像男人的父性、力量、鬥性是千百年來讓這個社會往前進的主要力量。如果這些不同的特色都可以一起發揮,我覺得會是很美的事。我一直相信,如果我們早點用母性的眼光來看我們的職場,(而不只是止於讓女人有跟男人一樣的權力),工作家庭兩難的議題應該早就凸顯,而彈性工作也會更早發生。

在兩性趨於平等的台灣,我相信下一個階段是兩性都可以用自己的視角與自己的方式來促進這個社會美好。「女性呼求要跟男性一樣」的需求會比上一個世代大幅減少,因為已經趨於平等了。

從女性的母性、韌性、柔情出發,我們會看到這個社會很多讓人不忍之處,很多需要我們用愛、用關懷、用行動去改變的地方:在職場、在家庭、在食農、在長照、在環保、在教育.....。我們用女性視角去謀求整個社會的進步,在一艘船上努力,讓女人跟男人都受益。

讓一個女人可以快樂地做一個人 (human being),她就會是一個快樂的女人。讓一個男人可以快樂地做一個人,他就會是一個快樂的男人。每個人對此的想像跟呈現方式都不同,但每一個人都快樂時,我們就看到了多元跟共融。

最後,要再次推薦這三本書。今天在發表會裡,我感受到很多的傳承跟祝福,這三本書就是。每個 40 歲以下的台灣女生可以活得這麼快樂跟覺得平等,是因為在過去三十幾年來,有這麼多的前輩投身婦女運動甚至達一輩子,用她們的青春與愛,在台灣民主轉型的年代,影響政黨與政府訂出了很多重要的政策。這些都是前輩們給我們這一代的資產(legacy)。包括這三本書都是資產。我們很有福氣。我們生活得很不知不覺,不太知道有這麼多寶貴資產。

那我們這一代,要留什麼給更年輕的一代呢? 前一代為我們種了一大片林子,我們要為下一代種什麼?

(by 得人創辦人 蔡淯鈴)



書籍購買:
博客來 

相關新聞連結:
公視民視上報